建立城镇水体污染治理工程成果转化市场化
运行机制,搭建产业科研间桥梁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截至2010年底我国污水污泥处理产生的能耗已达到全国总能耗的1%。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增加,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规模不断增加,目前处理能力已由2010年的1.2亿m³/d提升到2亿m³/d,《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要因地制宜对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2020年底前达到相应排放标准或再生利用要求,现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也启动了修订计划,拟在一级A标准基础上对部分指标再做提升。北京市是较早一批提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城市,2013年北京市制定了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2016年又提出了第二个三年行动方案,提出结合管网建设,开展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推进河道黑臭水体整治。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标准的提升等一系列工作将直接提高污水处理能耗。污水处理厂能耗的90%主要用于曝气、污水推流等生化处理,污水提升和污泥处理等。此前,也有较多关于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方面的研究,但大都侧重于污水处理厂内,本文从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提质增效出发,从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分析其对电耗的影响,并由此探讨污水处理费制定标准。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影响污水处理厂能耗分析
根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剔除没有标明处理工艺、进水量不稳定以及规模小于1万m³/d的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梳理(以下简称“规模以上”)。经分析,从2008~2017年,不同生物处理工艺、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数量情况如表1所示。
提升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在同等曝气强度下BOD负荷将提高,在保证出水水质达标的情况下,处理单位BOD能耗会有所下降。本文对2017年地级城市的1 548座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进行比较,按照出水水质情况,结合网上公开的信息,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标准进行校正,分析不同出水执行标准、进水浓度对能耗的影响。由于BOD更能反映生活污水实际情况,因此本文以BOD浓度作为主要水质参数,计算出不同进水BOD浓度(每10 mg/L为一档)吨水能耗,分析进水浓度和吨水能耗的关系,以此计算每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对应城市理论污水BOD浓度)能耗增加量,见表2、图1。
2.2 城镇污水处理厂体标改造能耗分析
新增BOD消减能力理论值=(目前排放浓度-改造后排放浓度)×城镇污水处理厂规模(1)
新增能耗估算=(改造后预估吨水能耗-目前吨水能耗)×城镇污水处理厂规模(2)
参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计算出每个城市产生的生活污水BOD浓度,并考虑在污水管网输送过程中10%的降解,以此为基础,将每座污水处理厂按照实际处理水量加权平均后,作为该省份的理论进水浓度。
按照进水BOD浓度与吨水能耗的关系方程,推算出每座污水处理厂进水新增能耗,对于进水BOD不小于理论值的,不计算新增能耗。计算见式(3):
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增能耗估算=0.000 8×(理论进水BOD浓度-目前进水BOD浓度)(3)
近几年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要求越来越高,从统计结果来看,2008年到2017年污水处理厂年均吨水耗电量从0.24 kW·h/m³上升到了2017年的近0.3 kW·h/m³,且主要是从2013年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趋势。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随着吨水耗能的提升,吨水COD的削减未能提高,反而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从2008年的0.28 kg/m³下降到2017年的0.26 kg/m³。这些新增的能耗一方面用于AAO新增的消毒、污泥消化等耗能环节,另一方面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后,出水水质提升。而吨水COD削减量降低,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地方环境督查压力大,很多地方沿河截污等措施把河水等一起截进污水处理厂,另一方面管网质量差,特别是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地下水挤占管网,导致污水处理厂清汤寡水,同时,近年来部分地区将工业废水逐渐从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中拨离出来,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进水COD浓度会减少。
经对比分析发现,处理量小于5万m³/d的小规模污水处理厂,其吨水能耗明显高于5万m³/d的中、大规模污水处理厂,这与此前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是,小型污水处理厂与中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吨水能耗差是在逐渐缩小,特别是在2012~2015年中大型城镇污水处理厂能耗增加量要明显快于小型污水处理厂。对于中大型城镇污水处理厂是监管的重点,也是最先进行提标改造的对象,出水水质都有更高的要求,单位污水处理能耗也会随之提高。同时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相关技术的成熟,小型污水处理厂单位能耗基数大,节能效果会比较明显,见图2。
(1)从源头削减污染物。应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对建筑小区、道路、广场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进行改造,从源头上尽可能的消纳地表径流,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水质恶化;进行消峰、错峰,减少排水管网的负荷及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
(2)加快以管网改造,推进厂网一体化。管网的收集水平对整个污水处理系统起着核心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南方河网、地下水位较高、丰水的地区,要加强对现有管网的改造,防止清水进入污水管网。同时可以通过推进厂网一体的运营模式,加快建立起管网的日常运维机制,保障管网能高效运行。
(3)合理调整污水处理费。从本文分析来看,若采用厂网一体的模式,一方面有效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另一方面能较好的调度污水、雨水,实现污水处理厂效能提升,在提升水环境质量和节能减排都能起到关键性作用,而管网修建、管理的费用是整个污水体制增效的重要部分,因此,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费征收体系,逐步提高生活污水处理费,应补偿到正常运营并合理盈利,进而推进厂网一体化运作模式。